送韦司马别

送韦司马别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何逊 原文: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

咏画扇诗

咏画扇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子卿 原文: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相关翻译 注释 1、眄 :【拼音】:[miǎn] 【字义】: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2、黄鹄:拼音:huáng gǔ。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相...

古意诗

古意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原文: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相关赏析 鉴赏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

别诗二首·其二

别诗二首·其二
朝代:南北朝 作者:范云 原文: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参考翻译 译文 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或指银河?),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

七步诗

七步诗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

观沧海 / 碣石篇

观沧海 / 碣石篇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

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
朝代:魏晋 作者:诸葛亮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

龟虽寿

龟虽寿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

洛神赋

洛神赋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