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n/11514.html

寻胡隐君

寻胡隐君
朝代:明代 作者:高启 原文: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注释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君:指姓胡的隐士。...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

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

鹤冲天

鹤冲天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冬冬鼓动,花外沈残漏。华月万枝灯,还清昼。广陌衣香度,飞盖影、相先后。个处频回首。锦坊西去,期约武陵溪口。 当时早恨欢难偶。可堪流浪远,分携久。小畹兰英在,轻付与、何人手。不似长亭柳。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 作者介绍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朝代:宋代 作者:王诜 原文: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钿。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没了心情去赏欣。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