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主旨

主旨

作者:佚名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n/16173.html

六盘山诗

六盘山诗
朝代:清代 作者:梁联馨 原文: 绕径寒云拂步生,巑岏青嶂压孤城。 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民国重修隆德县志》。②巑岏:山高锐峻大貌。③华岳:陕西华山。三峰:指华山的芙蓉、明星、玉女三峰。④萧关:汉代关名,在今固原市东南。从《史记·匈奴列传》“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入朝那萧关...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朝代:元代 作者:贯云石 原文: 担春盛,问酒家,绿杨阴似开图画。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透入罗帕。 松杉翠,茉莉香,步回廊老仙策杖。月明中晚风宝殿凉,玉池深藕花千丈。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新诗句,浊酒壶,野人闲不知春去。家童柳边闲钓鱼,趁残红满江鸥鹭。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作者介绍 贯云...

晓过灵石

晓过灵石
朝代:清代 作者:赵执信 原文: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 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 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 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潜别离

潜别离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