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鉴赏:用“朴樕”联绵词之阐释及其意义

鉴赏:用“朴樕”联绵词之阐释及其意义

作者:佚名

  《野有死麕》中的“朴樕”是联绵词,也可写成“朴遬”。毛传释“朴樕”为“小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为“小樕树”。“朴樕”有两个引申义:短小,丛生;前者见《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后者见《尔雅·释木》邢昺疏。“朴樕”一字除可异写为“朴遬”外,其声变化,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还有“扶苏”、“扶胥”等分化词。张永言说:“推广来说,灌木丛生貌叫‘朴樕’,枝叶花朵丛生貌叫“扶疏”,鸟羽、兽毛丛生貌叫‘朴樕’‘扑朔’;由灌木、枝叶、羽毛丛生貌又可引申出纷披、披垂、蓬松、不整齐、不整饬等意义,所以衣服不整齐叫‘朴樕’人委琐不整饬叫‘仆遬’。”据朱广祁《经双音词论稿》统计,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诗经》中大概有140个。联绵词指的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即由两个音缀的拼合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词。郑玄《诗谱序》引《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联绵词的产生,是长歌永言的结果。换句话说,是修饰音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朴樕”这样的词。根据李新魁的构拟,“朴樕”的上古读音应为boksok。按照李先生在《从方言读音看上古汉语入声韵的复尾韵》一文中提出的理论,这词本读入声,是由一个音节衍化而形成为两个音节的;其第二个音节的声母s,本是第一个音节韵尾的遗存。也就是说,“朴樕”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实际上是借自第一个音节的;从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其实质是音节的延长。是音节延长的需要而补充了后面一个弱读音节,造成了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为了声音的和谐而刻意创造的语词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也使诗歌的语言更为自然生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n/17984.html

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注释⑴过:过访。香积寺:唐代著名寺...

【南吕】一枝花_自从俺学出

【南吕】一枝花_自从俺学出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自从俺学出家,偶然把明师遇。受辛勤十数载,无明夜办功夫。传的是道妙虚无,教我紧把丹田固,为残生作道术。行火候煅炼增加,入静定方为沐浴。  【梁州】寂然不动分毫志,炼金丹除了厄苦,离尘俗换了凡躯。忘言减语,片时间收敛铅汞聚。有根蒂伏朴归真,有志气腾云蹑雾,有缘分飞上天衢。初学笃志真言语,见世俗人贪财好欲,不顾残生一个个要亻赞金珠。...

对雪

对雪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相关翻译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好像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大石调】青杏子_咏雪空外六

【大石调】青杏子_咏雪空外六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咏雪 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严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拚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