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北京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258-259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n/18626.html

过淮阴有感

过淮阴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

望海楼

望海楼
朝代:宋代 作者:米芾 原文: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

赠惠律大师

赠惠律大师
朝代:唐代 作者:刘昭禹 原文: 秋是忆山日,禅窗露洒馀。几悬华顶梦,应寄沃洲书。风月资吟笔,杉篁笼静居。满城谁不重,见著紫衣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