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雪连句遥赠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歌来源说明

  “齐代诗人谢眺似乎很高兴和朋友联句”。他的诗集中有七篇连句诗:其中《阻雪连句遥赠和》一篇,是和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刘绘、沈约共七人的连句,每人作五言四句,谢朓首唱。这首联句诗不是七人在一起时同作的,是用通信方法互相赠和的,故题目说明是“遥赠和”。这又是联句诗的创格。

  作者集体创作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南史·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而关于“此秘未睹” 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争论,后来锺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创作之中。……“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即后来的梁武帝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沈约、谢朓、王融已见前论,他们和周颙等人在创制“永明体” 和推动新诗风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萧子良文学集团的成员,除了有大量的应教、奉和以及相互间的唱和之诗外,同题共咏也是常见的创作活动。如《南齐书·乐志》载:“《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这次的集体创作,除谢朓、王融今各存十曲外,馀皆不存。此外,今存如王融、沈约、范云、虞炎、刘绘等人的《饯谢文学离夜诗》,王融、沈约、谢朓等人的《同咏乐器》,王融、柳恽、虞炎、谢朓等人的《同咏坐上所见一物》,王融、范云的《四色诗》等,皆属同题共咏之作。在《谢朓集》中,还存有《阻雪连句遥赠和》诗,即为谢朓、江革、王融、王僧孺、谢昊(本集作“异”)、刘绘、沈约等人联句而成。由此可见竟陵王子良文学集团诗歌创作活动之一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n/18900.html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平乐·池上纳凉
朝代:清代 作者:项鸿祚 原文: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清话:清新美好。②桃笙:指竹席。据说四川闽中万山中,有桃笙竹,节高而皮软,杀其青可做簟,暑月寝之无汗,故人称簟为桃笙。...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写夏夜在庭院荷塘边乘凉的情景。上片写夜的宁静清幽,下片刻画乘凉时的心情。夏末纳凉...

释秘演诗集序

释秘演诗集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

【小石调】恼煞人

【小石调】恼煞人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 【幺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 【伊州遍】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 【幺篇】故人杳杳...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与前首《青玉案》词,同为怀人之作。前一首咏别离,基调凄苦;此首咏短别将会,基调欣悦。词语通俗,极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词遗风。……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